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避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避,躲避,躲開。《素問.上古天真論》:「虛邪賊風,避之有時。」《素問.診要經終論》:「刺避五臟者,知逆從也。」

引申有「懼」意。不避,猶言不懼。《靈樞.論勇》:「怒不避勇士者,何臟使然。」

避,是一種防禦的行為,是為了避免受到傷害而採取的措施。在醫學上,避可以指躲避外邪的侵襲,也可以指避免不良情緒的影響。

  1. 躲避外邪的侵襲

外邪是指由自然界或人體內部產生的有害因素,如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等。當外邪侵入人體,就會引起疾病。因此,要避免生病,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邪。

  1. 避免不良情緒的影響

不良情緒,如恐懼、焦慮、抑鬱等,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,使人更容易生病。因此,要保持健康,就需要學會調節情緒,避免不良情緒的影響。

總之,避是一種防禦的行為,是為了避免受到傷害而採取的措施。在醫學上,避可以指躲避外邪的侵襲,也可以指避免不良情緒的影響。要保持健康,就需要注意避邪和調節情緒。

避邪

避邪,是指躲避外邪的侵襲。外邪是指由自然界或人體內部產生的有害因素,如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等。當外邪侵入人體,就會引起疾病。因此,要避免生病,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邪。

避邪的方法

  •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勤洗手、勤換衣服,避免接觸不潔的物品。
  • 在感冒、發燒等疾病流行期間,儘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。
  • 在寒冷的冬季,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  • 在炎熱的夏季,注意防暑,避免中暑。
  • 在潮濕的季節,注意防潮,避免濕疹等皮膚病。
  • 在乾燥的季節,注意補水,避免乾燥引起的皮膚瘙癢等症狀。
  • 在火熱的季節,注意防火,避免火災。

調節情緒

情緒是人體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心理反應。不良情緒,如恐懼、焦慮、抑鬱等,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,使人更容易生病。因此,要保持健康,就需要學會調節情緒。

調節情緒的方法

  • 多參加戶外活動,放鬆身心。
  • 聽音樂、看電影、閱讀書籍等,陶冶情操。
  • 與朋友聊天、談心,傾訴煩惱。
  •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讓自己開心。
  • 學習一些心理調節的方法,如冥想、瑜伽等。

總結

避邪和調節情緒,都是為了避免受到傷害而採取的措施。要保持健康,就需要注意避邪和調節情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