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臟厥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臟厥,又稱臟厥證,是指因內臟陽氣衰微而引起的四肢厥冷。《傷寒論》中記載:「傷寒脈微而厥,至七八日膚冷,其人躁無暫安時,此為臟厥。」臟厥屬寒厥重證,治宜四逆湯、附子理中湯及灸法等急救回陽。

臟厥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• 外感寒邪:寒邪侵襲人體,內臟陽氣受損,可導致臟厥。
  • 內傷勞倦:過度勞累、久病體虛,可導致臟氣不足,陽氣衰微,從而引發臟厥。
  • 情志不遂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可導致肝陽不振,從而引發臟厥。
  • 飲食不節:飲食不節,損傷脾胃,可導致脾陽虛衰,從而引發臟厥。

臟厥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• 四肢厥冷:四肢冰涼,甚至不敢觸碰,是臟厥最典型的臨床表現。
  • 面色蒼白:面色蒼白,甚至沒有血色,是臟厥的另一個典型表現。
  • 精神萎靡:精神萎靡,不思飲食,是臟厥的常見表現。
  • 心悸氣短:心悸氣短,呼吸急促,是臟厥的常見表現。
  • 小便清長:小便清長,甚至尿頻,是臟厥的常見表現。

臟厥的治療以回陽救逆為主,常用方劑有四逆湯、附子理中湯、回陽救逆湯等。此外,還可以配合針灸、艾灸等治療方法。

臟厥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•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• 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•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志不遂。
  • 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  • 定期進行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
如果出現了臟厥的症狀,應儘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