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臟行氣於腑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臟行氣於腑是指五臟之氣通過經絡和營衛氣血的正常運行,對六腑的功能活動起著協調和促進作用。六腑的受納、腐熟、消化、吸收、傳導、排泄水谷的功能,就是受五臟之氣的配合完成的。例如,胃的納谷需要脾氣的運化;大腸的傳導需要肺氣的肅降;膀胱的排尿需要倚賴腎的氣化作用等。

臟行氣於腑是臟腑相合的一種理論。臟腑是人體內臟器官的統稱,包括五臟和六腑。五臟是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,六腑是胃、大腸、小腸、三焦、膀胱和膽。臟腑之間通過經絡和營衛氣血的正常運行來保持生理活動的協調。

根據《黃帝內經》的論述,五臟六腑皆有藏納之性,五臟之氣各有所主,六腑之氣各有所行。五臟之氣行於六腑,六腑之氣行於五臟,以其相通也。也就是說,五臟的氣向上行到肺,肺主一身的氣,通行於五臟六腑;五臟的氣向下行到腎,腎主一身的水,通行於五臟六腑。

臟行氣於腑是臟腑相合的一種理論。臟腑相合指的是五臟和六腑之間相互協調、相互配合,共同完成人體的生理活動。這種相合是人體生理活動的基礎,也是人體健康的保障。

參考資料:

  • 《黃帝內經》
  • 《中醫基礎理論》
  • 《中醫診斷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