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遭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中醫名詞「遭指」詳解

詞源考據

「遭指」一詞首見於唐代王燾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四,為古代中醫對指(趾)甲內化膿性感染之專有病名。與「代指」為同病異名關係,在歷代醫籍中常可互見。

病理機轉

此症屬中醫「瘡瘍」範疇,主要因外傷染毒或體內火熱熾盛所致。其病機特點為:

  1. 熱毒凝聚:外邪侵入甲床,與氣血相搏,化熱成毒
  2. 經絡阻滯:手三陰、三陽經氣運行不暢,局部氣血壅滯
  3. 血肉敗腐:熱盛肉腐,化膿成瘡

臨床特徵

依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要訣》所述,其典型症狀包括:

  • 指(趾)甲內焮紅腫痛
  • 觸之灼熱,拒按明顯
  • 日久可見黃白色膿液積聚甲下
  • 嚴重者可致甲板浮起、脫落

證型分類

歷代醫家對其證候演變有如下區分:

  1. 熱毒蘊結證:局部紅腫熱痛明顯,尚未成膿
  2. 火毒熾盛證:腫脹加劇,跳痛難忍,膿已成而未潰
  3. 餘毒未清證:膿潰後瘡口難斂,周圍暗紅

治療原則

古代醫家治療本症主要採用:

  1. 內治法:清熱解毒為主,常用黃連解毒湯加減
  2. 外治法:
    • 未潰時:金黃散外敷以消腫止痛
    • 膿成時:以針刀刺甲引流
    • 潰後:九一丹祛腐生肌

文獻溯源

關於本症記載,除《外台秘要》外,尚見於:

  • 《諸病源候論》:「代指者,其指先腫,焮焮熱痛,其色不黯」
  • 《外科正宗》詳述其刺甲排膿手法
  • 《瘍醫大全》載有特殊灸治法

此症與現代醫學「甲溝炎」「甲下膿腫」等病有相似之處,然中醫辨治尤重整體調理與局部處理相結合,體現傳統醫學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