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早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早晡

早晡是中醫名詞,指的是早於「晡時」的時辰,即未正之時,相當於下午二至三時。晡時,即申時,相當於下午三至五時,是古人第二次進食的時間。

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《黃帝內經》中。其中提到「早晡不已死,冬大晨,夏早晡」,意思是如果在冬天早晨或夏天下午三點之前,病情沒有好轉,就會死亡。由此可見,早晡在古代被認為是一種危險的時辰。

早晡的危險性

早晡的危險性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:

  1. 這個時辰陽氣開始衰退,陰氣開始上升,人體的抵抗力下降。
  2. 這個時辰是人體第二次進食的時間,如果吃得太多或太晚,會加重腸胃負擔,影響消化吸收。

因此,在早晡時段,要注意以下幾點:

  • 不要吃太多或太晚。
  • 不要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• 不要熬夜,保持充足的睡眠。
  •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
如果在早晡時段感到不適,可以適當喝點熱水或薑茶,或者做做深呼吸,緩解不適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早晡只是一種概括性的說法,並不是絕對的。具體到每個人,可能會有所不同。如果有特殊情況,可以諮詢醫生,根據自身情況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