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早晨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早晨嗽
早晨嗽,又稱清晨嗽,屬中醫咳嗽病證之一,指患者在晨起時出現咳嗽,或咳嗽症狀於清晨時分加劇的現象。此證多與脾胃功能失調、痰飲內停或食積滯留等病理因素相關,中醫對其病因病機及治療有其獨特見解。
病因病機
- 食積內停:《增補萬病回春·咳嗽》指出:「早晨嗽者,胃中有食積也。」患者若脾胃運化失常,飲食積滯於胃,導致晨間陽氣升發之時,食積鬱熱上熏於肺,肺失宣降,因而引發咳嗽。
- 氣動宿痰:《類證治裁》云:「清晨嗽,為氣動宿痰。」痰飲內伏於肺,晨起陽氣升發,痰隨氣動,上壅於肺,肺氣不利,故咳嗽作矣。此類患者多見痰濕體質,咳嗽時痰白黏稠。
- 虛火浮越:《雜病源流犀燭·咳嗽哮喘源流》提到:「日夜不咳,但朝晨咳幾聲,火空則發也。」此類證型多屬肺腎陰虛,虛陽浮越,晨間陽氣升發,更加助長虛火,致肺絡受灼而咳。
辨證論治
1. 食積型
- 主證:晨間咳嗽,胸悶脘痞,噯腐吞酸,舌苔厚膩,脈滑。
- 治法:消食化積,降逆止咳。
- 方藥:可用保和丸加減,或瀉白散加知母,以清瀉肺熱兼化積滯;若兼痰濕,可合二陳湯以燥濕化痰。
2. 痰濕型
- 主證:晨嗽痰多,痰白黏稠,胸悶納呆,舌苔白膩,脈濡滑。
- 治法:燥濕化痰,理氣止咳。
- 方藥:二陳湯合貝母、枳殼、桑白皮、枇杷葉等,利氣化痰、降逆止咳;若寒痰較甚,可加乾薑、細辛。
3. 虛火型
- 主證:晨起乾咳,痰少質黏,咽乾口燥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- 治法:滋陰降火,潤肺止咳。
- 方藥:可選用二母散(知母、貝母)養陰清肺,或百合固金湯加減,以潤燥止咳。
附註
早晨嗽雖因不同病機所致,但臨床常見兼夾證型,如食積兼痰濕、陰虛兼痰熱等,治療時需詳察病機,靈活配伍。此外,此證與外感咳嗽不同,多屬內傷範疇,病程較長,治療需顧護脾胃,調理氣機,方能使咳嗽漸趨緩解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