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早泄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早泄,又稱「早洩」、「雞精」,屬中醫「遺精」、「滑精」範疇,指性交時未及交接,或乍交即泄,甚或未交即泄,難以自控的病症。其病因病機與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,尤以腎、心、肝三臟為要。
一、病因病機
- 腎虛不固
先天稟賦不足,或房勞過度,久病傷腎,致腎氣虧虛,封藏失職,精關不固。腎陽虛者,命門火衰,固攝無權;腎陰虧者,相火妄動,擾動精室,皆可致早泄。 - 心脾兩虛
思慮過度,勞倦傷脾,脾虛氣血生化不足,心失所養,心脾兩虛,氣血不能下充宗筋,致攝精無力。 - 肝失疏泄
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或鬱久化火,肝火下擾精室;或肝經濕熱,循經下注,均可致精關失控。
二、辨證分型
- 腎氣不固證
早泄滑精,腰膝酸軟,小便清長,舌淡苔白,脈沉弱。治宜補腎固精,方用金鎖固精丸加減。 - 陰虛火旺證
陽事易舉,交即泄精,腰膝酸軟,五心煩熱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治宜滋陰降火,方用知柏地黃丸合三才封髓丹。 - 心脾兩虛證
早泄伴心悸失眠,納呆便溏,面色萎黃,舌淡脈細。治宜補益心脾,方用歸脾湯加龍骨、牡蠣。 - 肝經濕熱證
泄精過早,陰囊潮濕,口苦咽乾,舌紅苔黃膩,脈弦滑。治宜清瀉肝經濕熱,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。
三、傳統治法
- 藥物療法
除上述方劑外,臨床常用五味子、芡實、金櫻子等收澀固精;若兼瘀血阻絡,可加丹參、川芎活血通絡。 - 針灸療法
取腎俞、關元、三陰交等穴,腎虛加命門、太溪;肝鬱加太沖,以調補肝腎、固攝精關。灸法適用於腎陽虛證,多選用隔姜灸命門、氣海。 - 導引術
如《遵生八箋》所載「養腎導引法」,通過調整呼吸與肢體動作,強化腎氣固攝功能。
四、古籍記載
《證治匯補》云:「有男子交合之時,陽精早泄,此元陽不足,宜溫補腎氣。」《景岳全書》則指出:「凡驚恐不釋者,亦致陽痿早泄,當以安神為本。」揭示情志因素與早泄之關聯。歷代醫家多從補腎、調肝、寧心等角度論治,強調辨證求因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