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棗花白陷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棗花白陷

病名:棗花白陷為眼科疾病之一,首見於《銀海精微》,屬「花翳白陷」範疇。此症以黑睛(角膜)生翳,形似棗花,色澤灰白,並伴隨陷下潰損為主要特徵,故名「棗花白陷」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此症多因風熱毒邪外襲,或肝膽火熾上攻於目,致使黑睛受灼,氣滯血瘀,絡脈閉阻,久而形成翳障。亦有因陰虛火旺或脾虛濕蘊,導致目失濡養,邪滯角膜而成。其病位在黑睛,與肝、膽、脾等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。

臨床表現
患者常見眼部疼痛、畏光流淚、視物模糊,檢視黑睛可見翳膜隆起,中央凹陷,邊緣形如棗花,色白或灰黃,嚴重者可伴瞳神緊小或黃液上衝(前房積膿)。若延誤治療,翳陷深入,恐損及瞳神,影響視力。

證型辨治

  1. 風熱壅盛證:翳障初起,羞明流淚,頭痛目赤,舌紅苔薄黃,脈浮數。治宜疏風清熱、退翳明目,方用 新制柴連湯 加減。
  2. 肝膽火熾證:翳陷深大,白睛混赤,口苦咽乾,溲赤便結,脈弦數。治宜清瀉肝膽,方選 龍膽瀉肝湯退翳散
  3. 陰虛火旺證:病情纏綿,翳面乾澀,眼內微紅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宜滋陰降火,方用 知柏地黃丸 酌加穀精草、密蒙花。
  4. 脾虛濕困證:翳障反復,眼瞼重墜,納呆便溏,舌淡苔膩,脈濡緩。治以健脾化濕,方選 參苓白朮散 配合 撥雲退翳丸

古籍記載
除《銀海精微》外,《審視瑤函》亦提及花翳白陷「狀如棗花魚鱗,翳色白而凹陷」,並強調「急宜瀉火解毒,遲則膏傷睛損」。清代《目經大成》進一步指出,此症「非獨火邪為患,亦有真陰虧耗,不能制火者」,治法當標本兼顧。

附註
棗花白陷與「凝脂翳」、「混睛障」等症相互關聯,臨床須細辨翳形、色澤及病勢進退,以定治法。傳統外治法如 眼藥粉(如珍珠層粉)點眼,或 熏洗法(蒲公英、黃連煎湯外燻)亦常配合內服藥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