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燥熱咳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燥熱咳嗽
病證名,屬中醫咳嗽證型之一,指因燥熱之邪侵襲肺臟,灼傷肺津,導致肺氣失於宣降而發為咳嗽。此證多見於秋燥時節,或因外感溫熱病邪,內傷陰液所致。
病因病機
燥熱咳嗽主要由外感燥熱之邪,或素體陰虛,復感風熱,燥邪與熱相合,耗傷肺津,使肺失濡潤,宣肅失常。肺為嬌臟,喜潤惡燥,燥熱內蘊,則肺氣上逆而咳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乾咳無痰,或痰少黏稠,難以咯出,咳聲嘶啞。
- 兼症:
- 鼻咽乾燥,甚則咽痛。
- 咳甚則胸脅隱痛。
- 部分患者可見痰中帶有血絲。
- 或伴輕微惡寒發熱(燥熱兼表證)。
- 舌脈:舌尖紅,少津,苔薄黃而乾;脈多細數,反映陰傷內熱之象。
治則治法
以「清肺潤燥,止咳化痰」為主,根據證候輕重選方:
- 桑杏湯(《溫病條辨》)
- 組成:桑葉、杏仁、沙參、浙貝母、梔子、淡豆豉、梨皮。
- 適用於燥熱初起,咳嗽痰少,兼輕微表證者。
- 清金潤燥天門冬丸(《證治準繩》)
- 組成:天門冬、麥冬、生地黃、知母、川貝母等。
- 適用於燥熱傷陰較重,咳嗽日久,痰黏帶血者。
- 沙參麥冬湯(《溫病條辨》)
- 肺陰虧虛明顯者,可加養陰潤肺之品,如玉竹、天花粉。
相關概念辨析
- 傷燥咳嗽:泛指外感燥邪所致咳嗽,可分涼燥與溫燥,燥熱咳嗽屬溫燥範疇。
- 肺燥咳嗽:強調肺臟津虧之燥象,病因不限于熱,亦可因陰虛內燥而生。
中醫理論延伸
燥熱咳嗽與五行中「金」(肺)的特性相關。肺屬金,燥為秋季主氣,兩者同氣相求,故秋燥易傷肺。治療上注重「培土生金」(健脾益肺)與「金水相生」(滋腎潤肺)等整體調理原則,以防燥咳反覆發作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