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燥熱傷肺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燥熱傷肺,又稱溫燥傷肺,乃中醫病因病理之重要術語,屬外感燥邪致病之範疇。其病機關鍵在於燥熱之邪侵襲肺系,耗傷肺津,導致肺失清肅、宣降失常。此證多發於秋季燥令當行之時,或因久晴無雨、氣候乾熱所致。
病因病機: 燥邪具陰陽二性,溫燥屬陽邪,性偏熱而善耗津液。肺為嬌臟,性喜潤惡燥,主司宣發肅降。當燥熱之邪由口鼻而入,首犯肺衛,既傷肺絡,又劫陰液。肺津受灼則輸布無權,氣機壅滯,甚則燥熱化火,灼津成痰,形成痰黏難咯之證。
臨床表現:
- 肺系症候:乾咳無痰,或痰少質粘如絲,咯吐不利,甚則痰中帶血;咽癢而痛,鼻腔乾燥灼熱。
- 津傷之象:口乾欲飲,唇燥舌涸,喉嚨如煙燻火燎,聲音嘶啞。
- 全身症狀:頭痛身熱,微惡風寒(燥熱客表),心煩懊憹,小便短赤。
- 舌脈特徵:舌質紅絳,舌面乾燥少津,苔薄黃而燥;脈象多見浮數或細數,左寸脈尤顯。
證候辨析: 此證須與風熱犯肺、肺陰虧虛相鑒別。風熱犯肺雖見咳嗽發熱,但痰多黃稠、惡風明顯;肺陰虧虛則多屬內傷,呈午後潮熱、顴紅盜汗之象。燥熱傷肺特徵在於「燥」與「熱」並見,且發病與時令密切相關。
治法方藥: 治療宗「燥者潤之」「熱者寒之」之則,以輕宣潤燥為主,佐以清熱生津。
- 桑杏湯(《溫病條辨》):適用於燥熱初傷肺衛者,方中桑葉、杏仁宣肺潤燥,梔皮清泄上焦,沙參、梨皮養陰生津。
- 清燥救肺湯(《醫門法律》):針對燥熱壅肺重證,配伍石膏、麥冬清熱滋陰,阿膠、胡麻仁潤燥養血,尤妙在枇杷葉降逆化痰。
藥隨證變: 若兼頭痛甚者加菊花、蔓荊子;咳甚絡傷見血者加白茅根、側柏葉;便秘者酌加瓜蔞仁、郁李仁;若干咳日久,可加地骨皮、桑白皮清泄肺中伏熱。
此證傳變迅速,若失治誤治,易致燥熱深入下焦,耗傷肝腎之陰,或轉為肺痿、肺癆等內傷病症。故須把握治療時機,務使邪去而正不傷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