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燥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名詞介紹
燥痰是痰證的一種。《醫學入門[1]》卷五記載:「升於肺,多毛焦,面白如枯骨,咽乾口燥[2],咳嗽喘促[3],名曰燥痰。」多由肺燥津傷所致。《雜病源流犀燭[4].痰飲源流》記載:「在肺曰燥痰,其色白,咳出如米粒,多喘促,寒熱[5],悲愁[6],脈必澀,宜利金丸。」《症因脈治》卷二引張三錫曰:「如連咳數聲,痰不出者,名燥痰,屬肺燥,宜門冬、知母、杏仁之類為潤之,香燥之藥亦當忌也。」《症因脈治》卷二又稱之為火痰。《醫宗必讀.痰飲》稱之為氣痰。
燥痰的症狀主要有:
燥痰的治療方法主要有:
燥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點:
- 多喝水,保持呼吸道濕潤。
- 避免吃辛辣、油炸、刺激性食物。
- 戒菸戒酒。
-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-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如果燥痰的症狀比較嚴重,或者長期不見好轉,建議去醫院就診,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。
參考資訊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