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澤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澤廓
澤廓為中醫眼科「八廓」理論中的名稱之一,又稱「兌廓」、「兌澤廓」或「關泉廓」,首見於《銀海精微》。八廓學說以自然界的物質現象為命名依據,將眼部劃分為八個區域,並與臟腑功能相聯繫。澤廓的臟腑歸屬歷來有多種學說,以下分述之:
1. 屬三焦說
《醫宗金鑒·眼科心法要訣》明確指出,澤廓位於「血輪」(即內眥附近),隸屬於三焦,而三焦又從屬於心。此說法強調三焦的氣化功能與眼部氣血運行的關聯。近代中醫眼科名家陳達夫在《中醫眼科六經法要》中亦支持此觀點,認為澤廓與三焦相通,其病變可能反映三焦氣機失調。
2. 屬膀胱說
《雜病源流犀燭·卷二十二》記載:「兌澤廓,屬膀胱……」《張氏醫通·卷八》亦云:「膀胱之府為澤廓。」此學說將澤廓與膀胱經相聯繫,膀胱主水液代謝,其經脈循行於目周,故膀胱功能異常可能影響澤廓所屬區域。
3. 屬腎臟說
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提出:「兌正西方……藏配腎絡。」《目經大成》進一步解釋:「兌為銳眥,經走羶中,絡及腎臟。」此說認為澤廓與腎臟相關,因腎主水液,其經絡聯繫目系,腎虛或腎經鬱滯可能導致澤廓病變。
理論探討
澤廓的臟腑歸屬分歧,反映中醫理論的多維性。三焦、膀胱、腎均與水液代謝相關,而「澤」字本義為水澤,故三者學說皆有其理據。臨床上,需結合全身症狀及經絡辨證,判斷病機所在。
澤廓理論的應用,主要體現在眼科診療中,用以辨析眼疾與內在臟腑的關係,如眼部紅腫、乾澀或視物昏花等,可能透過調理相應臟腑(如清三焦熱、利膀胱濕或補腎填精)以收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