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澤前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澤前穴
定位
澤前為經外奇穴,其定位依據《中國針灸學》記載,位於尺澤穴(手太陰肺經合穴)前下方一寸處,與中指延伸線對齊。具體取穴法:微屈肘,先定位尺澤穴(肘橫紋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),再沿肺經循行向下一寸,即為澤前。

主治功效

  1. 瘿瘤(甲狀腺腫大):澤前穴鄰近手太陰肺經,肺主氣機宣降,此穴能調節局部氣血瘀滯,改善因氣滯痰凝所致之頸部腫塊,常配合同經列缺穴或足陽明經人迎穴以增強療效。
  2. 上肢痺證:適用於風寒濕邪侵襲或氣血運行不暢所致之上肢麻木、疼痛,可配合曲池、外關等穴疏經通絡。
  3. 前臂攣急:針對筋脈失養或過勞引發之前臂肌肉痙攣,透過針刺澤前緩解局部經氣阻滯,常與合谷、手三里同用。

刺灸法

  • 針刺:直刺0.5~1寸,得氣後可行平補平瀉手法,以局部酸脹感為宜。
  • 灸法:艾炷灸3~5壯,或艾條溫和灸5~10分鐘,適用於虛寒性病症以溫通氣血。

學理探討
澤前雖為經外奇穴,其作用機理與肺經密切相關。肺經「起於中焦,下絡大腸」,主一身之氣,而氣行則血行。此穴近尺澤,能加強肺經對水液代謝及氣機調節的影響,故對頸部痰瘀凝聚(如瘿瘤)及上肢氣血失和具有雙向調節作用。臨床應用時,可結合辨證配穴,如痰濕重者加豐隆,氣滯明顯者配太衝。

古籍與現代研究
《中國針灸學》明確記載其定位與主治,現代針灸學則進一步擴展其適應症至頸肩綜合症及局部循環障礙。實驗研究表明,刺激澤前能促進甲狀腺區域微循環,但機理尚待深入探討。

附註
澤前與經穴尺澤協同使用時,可形成「前後對刺」之效,增強通絡散結之力。此穴之命名或源於其位置特徵(「澤」喻尺澤,「前」示方位),體現古人取穴的直觀思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