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道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道者
在中醫學理論中,「道者」一詞源於《黃帝內經》,特指深諳養生之道、通達天地陰陽規律之人。《素問·上古天真論》云:「夫道者能卻老而全角,身年雖壽,能生子也。」此處「道者」不僅指長壽之人,更強調其能透過養生之法延緩衰老,維持形神合一的生命狀態。
道者與中醫養生理論
1. 順應陰陽
道者遵循《內經》「法於陰陽,和於術數」之原則,起居作息皆順應四時變化。《素問·四氣調神大論》詳述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之養生要旨,道者據此調攝精神,使氣血運行與自然同步,達到「陰平陽祕」之境。
2. 調和氣血
中醫認為「氣為血之帥,血為氣之母」,道者善於通過導引(如五禽戲、八段錦)、呼吸吐納(如胎息法)及靜坐(如坐忘)等方式調暢氣機,使經絡通利。唐代孫思邈《千金要方》提及「呼吸精氣,獨立守神」,即道者涵養真氣之要訣。
3. 保精全神
《靈樞·本神》強調「故智者之養生也,必順四時而適寒暑,和喜怒而安居處」,道者注重情志調攝,避免「七情過極」傷及五臟。清代醫家張志聰更指出「神守則精固」,說明道者通過守神以固先天之精,延緩腎氣衰敗。
4. 飲食有節
道者飲食遵循「五穀為養,五果為助」(《素問·藏氣法時論》),注重五味調和與節制。元代忽思慧《飲膳正要》提出「食飲有常,起居有度」,道者藉此維持脾胃運化功能,使後天水穀精微得以充養周身。
道者的實踐層次
- 初階養形:通過運動導引、按蹻等法強健筋骨,如華佗所言「動搖則穀氣得消,血脈流通」。
- 中階煉氣:修習內丹術或氣功,以意引氣循任督二脈運行,達到「小周天」境界。
- 高階合道:如《莊子·大宗師》所述「墮肢體,黜聰明,離形去知」,形神俱妙而與天地同參。
歷代醫家如葛洪、陶弘景等皆屬道者典範,其著作《抱朴子》《養性延命錄》融合醫道,展現「上醫治未病」之精髓。道者之境界,實為中醫養生學之至高體現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