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賊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賊風,乃中醫學重要病理概念,既可指病證之名,亦可謂致病之因,其理深奧,內涵豐富,今詳述如下:
一、病證範疇
賊風為體表受邪所致病候,《聖濟總錄》卷七載其典型證候:「痛而不熱,痛則不能按抑轉動,不熱則身內素冷,欲得熱熨」。其特徵為:
- 痛甚拒按:邪客經絡,氣血壅滯,故痛不可觸
- 身冷不熱:陽氣受阻,不得溫煦,故喜熱熨
- 深層痹痛:風寒相搏則「骨解深痛」,邪入骨骱,痛徹骨髓
- 變生他疾:久則可化為「瘰癧」「偏枯」,或轉為「附骨疽」
《聖濟總錄》載「當歸飲方」治賊風口噤、角弓反張,足見此證可致經筋拘急,病情凶險。
二、病因特性
《內經》以賊風為四時乖戾之氣,其致病特點如下:
- 乘虛潛入:《靈樞·賊風》明言:「有所勞倦,形氣衰少…邪氣得入」,強調正虛為受邪之本
- 發病隱匿:其傷人「令人病焉」,然「初無形而莫知其情」,病症顯現前常有潛伏之期
- 傷人部位:多從「風府」入,沿督脈下傳,故常見項背強痛、角弓反張等證
《素問·上古天真論》「虛邪賊風,避之有時」,王冰注「竅害中和」,揭示其破壞人體陰陽平衡之本質。
三、病機析微
賊風致病機轉可分三層:
- 衛陽失固:腠理不密,玄府洞開,邪得乘隙
- 經隧痹阻:「風寒客於脈而不去」,氣血凝澀,不通則痛
- 伏邪為患:《靈樞》言「故邪留而未發」,與新感相合則發病
其病理演變可循「皮毛→絡脈→經脈→筋骨」深化,甚則「內連五臟」,轉歸多端。歷代醫家尤重其與「痼疾」之關聯,認為賊風乃誘發宿疾重要因素。
四、理論拓展
- 與八風關係:《靈樞·九宮八風》以「虛風」釋賊風,謂「從其所居之鄉來為實風,主生…從沖後來為虛風,傷人者也」
- 五運六氣:非時之氣,如春行冬令,夏見涼風,皆可化為賊風
- 經脈流注:子午流注理論中,氣血虛時遇賊風,其傷尤甚
歷代典籍對賊風論述,實為中醫外感病學重要根基,亦為「伏邪」學說理論淵藪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