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摘星換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摘星換鬥
摘星換鬥為傳統中醫導引功法之名,源自《易筋經》,屬於動功調身之法。此功法結合肢體動作、呼吸調節與意念導引,具有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、強筋健骨之效,其運作機理與中醫經絡學說及氣血理論密切相關。
功法動作要領
- 起勢:雙足分立與肩同寬,身形中正,氣沉丹田,神意內守。
- 單臂擎天:
- 一手握空拳,拳背貼於腰後命門穴(第二腰椎棘突下),以固護腎氣。
- 另一手高舉過頂,掌心向下如覆碗狀,五指微屈成鈎手,腕關節下壓,牽引手三陰經(手太陰肺經、手少陰心包經、手少陰心經)與手三陽經(手陽明大腸經、手少陽三焦經、手太陽小腸經)。
- 目注掌心:雙目凝視高舉之手掌心勞宮穴(掌中央第二、三掌骨間),使神與氣合,強化心經氣機。
- 舌舐上齶:舌尖輕抵上齶,搭通任督二脈(即「搭鵲橋」),促進陰陽二氣交會。
- 呼吸調息:鼻吸鼻呼,呼吸綿長勻細,吸氣時氣貫掌指,呼氣時氣沉湧泉(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處)。
- 換勢收功:高舉之手緩緩收回,左右交替演練,以平衡陰陽經脈之氣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經絡導引:
- 高舉手臂可拉伸脅肋部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,疏泄肝膽鬱滯。
- 腰後握拳刺激督脈命門穴,溫煦腎陽,與掌心勞宮穴相呼應,形成心腎相交之勢。
- 氣血運行:
- 上肢伸展促進手部六經氣血流通,改善肩臂痺痛;下肢穩固則引氣血下行,防治上實下虛之證。
- 動作配合呼吸,可增強宗氣(積於胸中之大氣)佈散,推動營衛二氣周流。
- 五行相應:
- 掌心向下屬「覆掌法」,對應脾胃土性,有助運化水穀;腰後握拳屬水(腎),符合「土制水」之五行生剋規律。
此功法雖簡,然暗合《黃帝內經》「骨正筋柔,氣血以流」之旨,長期習練可調理三焦氣機,尤適於久坐勞心、氣血不暢者。其名「摘星換鬥」,喻指引動體內星辰(穴竅)與天象相應,以人體小宇宙呼應天地大宇宙,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之整體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