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粘膝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粘膝,又稱為膝關節脫位,是中醫學中的一種病症,其特徵是膝關節因脫位而呈現屈曲,內收和內旋的畸形。這種情況就像附著在一起的膠狀物體一樣,因此得名為粘膝。有關治療方法和方劑,可參考以下三本文獻。

  1. 《證治準繩.外科》卷六中提到,治療粘膝首先要用手按摩,使關節能夠伸直,然後再使用貼藥治療。

  2. 《醫宗金鑒.外科心法要訣》卷三中除了提到手按摩和貼藥外,還列出了一個用於治療粘膝的方劑,其成分包括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、天麻、牛膝、續斷、木瓜、威靈仙、獨活、防風、羌活、白花蛇舌草、穿山甲、海馬、海螵蛸、蜞蛤、鱉甲、龜板、鹿角膠、羚羊角、牛黃、珍珠、琥珀、麝香、冰片、乳香、沒藥、川芎、白芷、細辛、香附、延胡索、桂枝、赤芍、烏梅、五味子、生薑、大棗。這些藥物應當用酒糊製成丸劑,每次服用30粒,空腹時以米飲服用,一天服用三次,同時忌食生冷、油膩、酒和醋。

  3. 《醫學衷中參西錄.外科》卷一中對粘膝的治療方法和方劑與《醫宗金鑒.外科心法要訣》相同。

總結而言,粘膝是一種因膝關節脫位而引起的畸形病症,其治療方法包括手按摩和貼藥,其中一個常用的方劑是由多種藥材製成的丸劑。患者每次服用30粒的丸劑,一天服用三次,並且在服用期間忌食生冷、油膩、酒和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