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戰慄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戰慄,又稱寒慄、振寒、寒戰,是一種中醫病證名,指身體抖動,感覺怕冷。

戰慄的病因有兩種:

  1. 暴感寒邪。
  2. 心火熱甚,陽氣被遏。

暴感寒邪,是指在寒冷的環境中,突然受到寒邪的侵襲,導致陽氣受損,出現戰慄的症狀。

心火熱甚,陽氣被遏,是指由於心火過旺,導致陽氣被遏,出現戰慄的症狀。

戰慄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  1. 身體抖動。
  2. 感覺怕冷。
  3. 脈象浮緊。
  4. 舌質紅,苔薄白。

戰慄的治療方法主要有:

  1. 溫經散寒。
  2. 清熱解毒。
  3. 養陰生津。
  4. 活血化瘀。

戰慄的預後一般良好,但如果病情嚴重,或治療不當,則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。

以下是《素問玄機原病式》中關於戰慄的論述:

「戰慄動搖,火之象也。」

「此由心火熱甚,亢極而戰,反兼水化制之,故寒慄也。」

「或平人冒極寒而戰慄者,由寒主閉藏,而陽氣不能散越,則怫熱內作故也。」

「或平人極恐而戰慄者,由恐為腎志,其志過度,則勞傷本藏,故恐則傷腎,腎水衰則心火自甚,而為戰慄也。又如酒苦性熱,養於心火,故飲之過多,則心火熱甚;而為戰慄,俗謂之酒禁也。」

《張氏醫通》中也提到了戰慄的病因和臨床表現:「亦有暴感寒邪,惡寒脈伏而戰慄者。」

戰慄是一種常見的中醫病證,臨床上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辨證施治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