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站樁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站樁功

站樁功乃氣功修習與武術訓練之基礎功法體系,可細分為養生保健之養生樁與武術家修習之技擊樁兩大類別。此功法以站立姿勢為基本形態,對場地要求簡便,動作純樸自然,利於全身氣機調和,屬於易學易煉之傳統養生術。

功法分類與特點

自然式站樁取人體最舒適之站立姿態,雙腳與肩同寬,膝微曲,脊柱自然中正,講究"鬆而不懈,緊而不僵"之要領,符合《黃帝內經》"骨正筋柔,氣血以流"之養生原理。此式最適初學者入門,能促進經絡氣血循行。

三圓式站樁包含手臂環抱成圓(手圓)、膝部微曲成圓(膝圓)、足趾抓地成圓(足圓)三重要素。此姿勢暗合道家"三才"思想,上中下三焦兼顧,能使氣聚丹田,形神合一。中醫理論認為,此式可強化脾經胃經功能,助運化水穀精微。

下接式站樁強調下肢穩固,雙膝屈曲角度較大,重心下沉。此式符合"腎主骨生髓"之中醫生理觀,通過強化下肢力量與穩定性,間接補益腎氣,對腰膝痠軟等腎虛證候具調理之效。

混合式站樁融合各家之長,姿勢富於變化,能針對性調節特定經脈氣機。修煉者常隨自身體質與修煉階段調整姿勢,體現中醫"辨證施治"之思維。

三心並式站樁特重百會穴(天心)、勞宮穴(手心)、湧泉穴(地心)三穴氣機貫通,符合中醫"天人相應"整體觀。此式修煉能強化心腎相交、水火既濟之生理機能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站樁功之養生效應建立於中醫經絡理論與氣血學說基礎之上。其通過特定姿勢調節,能疏通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之氣血運行,尤以督脈與任脈之貫通為要。《素問·上古天真論》云:"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",站樁時之神態安詳、呼吸自然,正合此養生真諦。

就臟腑關係而言,站樁功通過姿勢調整能平衡五臟氣機:直立姿勢利於肺氣宣發;腹式呼吸促進心腎相交;腰胯鬆沉助肝氣疏泄;脾胃運化得以加強。此暗合《難經》"五臟相通,移皆有次"之理論。

從精氣神三元論觀之,站樁功之外形端正培養"精固",呼吸綿長助益"氣足",心神專注促成"神全",完整體現中醫養生"煉精化氣,煉氣化神,煉神還虛"之修行次第。

此功法簡便易行,卻內涵深厚,不僅是傳統武術之根基訓練,更是融合中醫養生理論之實修法門,值得深入研習與實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