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張秉成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張秉成
張秉成,字兆嘉,清代江蘇武進縣人,具體生卒年不詳,為清代中醫學家,以編纂實用中醫著述聞名。其著作傾向於簡明扼要、便於誦讀的形式,對中醫初學者及臨床醫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,現存刊本包括《成方便讀》、《本草便讀》、《脈診便讀》等。
主要著作與學術貢獻
- 《成方便讀》
此書系統性整理清代以前之常用方劑,按功效分類編排,並以歌訣形式注解方劑組成、主治及配伍要點,便於記憶與臨床運用。書中結合張氏個人見解,部分方劑附有加減化裁之法,反映其重視方劑靈活應用的學術思想。 - 《本草便讀》
以韻文形式概述藥物性味、歸經、功效及應用,承襲《本草備要》之簡明風格,並融入清代溫病學派用藥特點。書中強調藥物配伍關係,如黃芩配黃連清上焦熱,或芍藥配甘草緩急止痛,體現其對藥物相互作用之深刻理解。 - 《脈診便讀》
專論脈學,將《瀕湖脈學》等經典脈診理論濃縮成易於背誦的歌訣,解析浮、沉、遲、數等常見脈象及其臨床意義,並結合臟腑辨證,說明脈象與氣血盛衰、病邪深淺之關聯,具實用診斷價值。
學術特色
張秉成的著作呈現清代中醫「由博返約」的趨勢,尤其重視將深奧的醫理轉化為朗朗上口的韻文,便於傳習。其內容多立足於經典理論,如《傷寒論》方劑框架與《神農本草經》藥物基礎,同時吸收時方與溫病學派新知,反映清代中醫學的融合特色。
歷史影響
雖張氏生平記載有限,但其「便讀」系列因切合臨床需求,在晚清至民初廣為流傳,成為中醫教育的重要輔助讀物,至今仍為研究清代通俗醫籍的代表性文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