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張伯端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張伯端(紫陽真人)生平及其在中醫氣功養生學之貢獻

張伯端(984-1082年),字平叔,又字用成,道號紫陽,北宋著名道士、內丹學家與氣功養生大師,世稱「紫陽真人」。其學說對後世中醫養生理論與實踐產生深遠影響。

生平與學術背景

張伯端出身於浙江天台,自幼聰穎勤學,少時習儒業舉進士,廣泛涉獵天文、地理、醫卜、書算、刑法及戰陣等多種學問。其精深的醫學造詣為後來創立內丹養生體系奠定堅實基礎。

後因事牽連流放嶺南,隨陸詵從桂林轉至成都期間,自述得異人傳授「金液還丹」秘訣,遂隱居漢陰山潛心修煉,終有所成而返回台州傳道授徒。

內丹學體系建構

張伯端為道教內丹南宗(亦稱紫陽派)開山祖師,其核心思想體現在三大經典著作中:

  1. 《悟真篇》: 內丹學最具代表性經典之一,系統闡述「性命雙修」理論。書中以詩詞形式論述精、氣、神轉化之理,提出「築基煉己、煉精化氣、鍊氣化神、煉神還虛」的完整修煉次第,與《黃帝內經》養生理論相呼應。
  2. 《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法·丹訣》: 詳細記載內丹修煉具體方法與訣竅,特別強調「心為君、神為主、氣為用」的養生原則,與中醫「心主神明」理論密不可分。
  3. 《金丹四百字》: 以簡潔文字概括內丹修煉要旨,提出「以火煉藥而成丹,即以神馭氣而成道」的核心觀點,體現了中醫「形神合一」的整體觀。

中醫氣功養生理論貢獻

張伯端的內丹學說對中醫養生理論產生多層面影響:

精氣神理論發展: 系統性闡述精、氣、神三者轉化關係,提出「煉精化氣、鍊氣化神」的漸進過程,補充並發展了《黃帝內經》關於精氣神的論述。

經絡氣化論深化: 內丹修煉中的「小周天」、「大周天」功法,直接對應中醫任督二脈及十二正經理論,其「河車搬運」說豐富了經絡氣化學說。

臟腑養生理論: 主張「性命雙修」,其中「性功」調神與「命功」煉氣相結合,與中醫「五臟藏神」理論及情志養生觀互為補充。

藥物與丹道結合: 將傳統中藥理論融入內丹修煉,提出內外丹並用的養生方法,影響後世中醫藥養生學發展。

學術傳承與影響

張伯端所創紫陽派為內丹南宗始祖,經石泰、薛道光、陳楠、白玉蟾等人傳承發展,形成完整體系。其學說:

  • 與中醫《黃帝內經》養生理論相互印證
  • 為後世醫家如張介賓、李時珍等所重視並吸收
  • 影響明清時期多種養生功法形成
  • 現代中醫氣功療法多汲取其理論精華

張伯端將道家修煉術與中醫理論深度融合,其貢獻使內丹學成為中醫養生學重要組成部分,在中醫發展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