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張大燨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張大燨(清代醫家)

張大燨,又名張大(口羲),字仲華,號愛廬,江蘇吳縣人,為清代著名醫家。其精研醫理,尤擅傷寒之學,臨證經驗豐富,以辨證精準、用藥靈活著稱。

學術專長與貢獻

  1. 傷寒治法
    張大燨深諳《傷寒論》之旨,擅長運用六經辨證體系治療外感熱病及內科雜症。其治傷寒強調「因證制方」,注重表裡虛實的辨析,並善用經方加減化裁,如靈活運用桂枝湯、麻黃湯等基礎方劑,以適應複雜病情。
  2. 醫案傳世
    張大燨著有《愛廬醫案》,記錄其臨床驗案,內容涵蓋外感、內傷、婦科等諸多病症,體現其辨證思路與用藥特色。此書原稿雖毀於戰火,但後經晚清醫家柳寶治收錄於《柳選四家醫案》中,得以流傳後世。該醫案不僅展現其對仲景學說的繼承,更融合個人心得,如對濕溫、暑病等時令病的治療見解。
  3. 學術影響
    其醫案被視為研究清代傷寒學派的重要文獻,尤其他對「三陰證」的處理與溫補法的運用,對後世醫家啟發甚深。柳寶治評其「方藥簡練而切中病機」,凸顯其臨床功力。

歷史評價

張大燨與葉天士、薛生白等吳門醫家同期,雖名氣稍遜,然其醫術紮實,為清代蘇派醫學的代表人物之一。其學術特色在於融合傷寒與溫病學說,展現清代中醫「寒溫並重」的發展趨勢。

(註:文中「(口羲)」因原字為罕用字,依古籍記載格式保留註釋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