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張登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清代醫家張登,字誕先,乃名醫張璐之子,與其弟張倬同承家學,皆以醫術聞名於世。張登精於傷寒診療,尤擅舌診之法,其所編撰之《傷寒舌鑒》一書,繪有舌象圖例一百二十幅,系統歸納傷寒病症之舌象變化,圖文並茂,特色鮮明,便於臨床辨證施用。
《傷寒舌鑒》依六經辨證為綱,詳述各經病症所對應之舌質、舌苔變化,並區分白苔、黃苔、黑苔、灰苔、紅舌、紫舌、黴醬舌等多種類型。書中所述「白苔多主表證」、「黃苔多主裏熱」、「黑苔有寒熱之分」等論斷,體現張登對傷寒病症與舌象關係之深刻認識,為後世傷寒舌診學奠定重要基礎。
張登承襲家學,對《傷寒論》研究頗深,其著作除《傷寒舌鑒》外,曾參與編修《張氏醫通》,該書乃清代重要醫學叢書,內容廣涉內科、婦科、兒科等,具備重要臨床參考價值。張氏醫學尤重辨證精準,用藥謹慎,其學術思想對清代溫病學派之發展亦有一定影響。
在臨床診斷上,張登特別強調四診合參,雖精於舌診,卻不偏廢脈診與其他診法。其著作中所載舌象,每與脈證互參,體現中醫整體辨證之特點。如論述「紅舌」時,除區分鮮紅、絳紅等色澤深淺,更詳述其或見於熱入營血,或見於陰虛火旺,須結合脈象及其他症狀加以鑑別。此種診病思路,對後世中醫診斷學之發展具有深遠影響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