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張果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張果(張果老)
生平與背景
張果,唐代著名道士,俗稱「張果老」,被後世尊為「八仙」之一。道號「通玄先生」,隱居中條山,常往來於汾、晉之間,擅長醫術與養生之道。其生平事跡多見於《舊唐書·方技傳》及道教典籍,民間亦流傳許多關於其神通法力的傳說,如「騎驢倒行」、「長生不老」等軼聞。
醫學貢獻
張果雖以道術聞名,但在中醫學領域亦有涉獵,尤其對《傷寒論》有所鑽研。其著作《張果傷寒論》雖未見傳世,但據推測可能集結了其對傷寒病的臨床觀察與治療心得,並融合道醫思想,體現了唐代醫道合一的學術特色。
理論特色
- 道家醫學影響:
張果的醫學理論受道教養生觀念影響,注重「調和陰陽」與「煉氣養神」,認為疾病源於陰陽失衡或氣機不暢。其在《傷寒論》的詮釋中,可能強調「扶正祛邪」與「導引行氣」相結合的治法。 - 傷寒辨證:
唐代傷寒學說仍以張仲景《傷寒雜病論》為核心,張果的理論可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,尤其對六經辨證(太陽、陽明、少陽、太陰、少陰、厥陰)提出實用補充,或結合道家丹藥與針灸療法。 - 方藥應用:
其醫方可能偏好使用草木藥與礦物藥結合,如丹砂、茯苓等,反映唐代道教醫家對「金石丹藥」的重視,同時注重藥性與人體五行之間的對應關係。
學術影響
張果的醫學思想雖未完整流傳,但其結合道家修煉與中醫辨證的實踐,對後世道教醫學(如孫思邈《千金方》的養生理論)有所啟發。民間亦將張果老視為醫藥與長壽的象徵,部分地區仍流傳以「張果藥方」為名的經驗驗方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