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張禾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張禾(字鐵葫),清代醫家,浙江桐鄉縣人。其父張季瀛為當地著名醫家,以診斷精準、用藥大膽著稱,尤擅長辨證施治。

張禾繼承家學,深諳中醫理論,其醫術特點在於精於辨別虛實寒熱,善用經方。據載,其父曾治一鄉農喘症,病發十餘日,他醫多以久病屬虛,誤投補劑,然張季瀛詳察症候,斷為實證,遂投小青龍湯(《傷寒論》方,麻黃、桂枝、細辛等組成,主治外寒內飲之喘咳),病遂癒。此案例體現張氏一派「有是證,用是方」的辨證精神,不拘泥於病之久暫,而重病機本質。

在學術上,張禾承襲傷寒學派思想,重視六經辨證,對外感熱病及內傷雜病均有獨到見解。其用藥風格峻猛而精準,尤其善於化裁古方,如小青龍湯之運用,既遵原方主旨,又隨證加減,體現「方證相應」的辨治原則。

此外,張禾對痰飲病(如喘嗽、胸悶等)治療亦頗具心得,認為痰飲成因多與肺、脾、腎三臟失調相關,臨床需分寒熱虛實。其治病案例多見於地方誌或醫案輯錄,惜個人著述未得廣傳,醫理散見於後世醫家引述。

綜觀其學,張禾之術上承仲景,下啟地方醫風,為清代浙地中醫代表性人物之一,影響當地醫家對實證急治的臨床思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