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張鴻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張鴻(清代醫家)

生平概略

張鴻為清代著名醫家,歷史上記載有兩位同名者:

第一種記載

江蘇華亭人士,具體生平事蹟記載不詳。其醫學著作現存有:

  • 《醫案續編》:此書有刊本傳世,內容應為臨床診療案例之輯錄,體現其辨證論治思路
  • 《醫科約指》:未見流傳,據書名推測可能為醫學綱要類著作,或為授徒所用之簡明教材

第二種記載

字柳吟,一字信堂,山東無棣人。其醫學特色如下:

  • 與溫病學派大家王孟英交往甚密,學術上互有影響
  • 曾參與鑒定王孟英《霍亂論》一書,顯示其對溫病、疫病領域造詣深厚
  • 為王孟英編次醫案《仁術志》,此書後改名《王氏醫案》,為研究溫病學派重要文獻
  • 手訂徐大椿《慎疾芻言》,並更名為《醫砭》,"砭"字取自古代石針,喻其言如針砭時弊

學術貢獻

與王孟英的學術互動

作為王孟英的密切合作者,張鴻在以下方面有所建樹:

  • 參與溫病學派醫籍編纂,對霍亂等熱性傳染病的辨治有獨到見解
  • 醫案整理工作顯示其精於診療規律的歸納與總結
  • 其學術傾向可能偏向葉天士、吳鞠通一系的溫病理論體系

對徐大椿醫著的整理

《醫砭》原著名為《慎疾芻言》,徐大椿此著重點論述:

  • 醫家臨證應避免的誤區與流弊
  • 養生防病之要訣
  • 對時醫陋習的批判

張鴻對此書的訂正與更名,體現其對醫療實踐規範化的重視,以及繼承發揚前輩醫家學術的思想。

歷史評價

雖具體事蹟記載有限,但從現存資料可見:

  • 兩者皆為清代中葉活躍的臨床醫家
  • 特別山東無棣張鴻,因與王孟英的學術合作,在溫病學發展史上佔有一定地位
  • 其醫籍整理工作對中醫文獻傳承具有積極意義

學術背景探討

清代中葉醫學特點:

  • 溫病學說日趨成熟,形成系統理論
  • 醫案著作大量出現,注重臨床經驗總結
  • 醫家間學術交流頻繁,常合作著書立說

張鴻的學術活動正反映這一時期醫家的典型特徵,其生平雖細節不詳,然通過其著述與學術交往,仍可窺見清代中醫學發展之一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