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張華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張華:晉代博物學家與中醫藥學者

生平簡介

張華(232年-300年),字茂先,晉代著名博物學家、文學家,範陽方城(今河北固安一帶)人。博學多聞,精通圖緯、方伎之學,尤善經方與本草之學,其學問廣涉中醫藥、天文、地理等範疇。所著《博物志》為中國早期博物學著作,其中收錄大量與醫藥相關的內容,反映其對中醫理論與實踐的深刻見解。

醫藥思想與貢獻

1. 本草學研究

張華深入研究本草,於《博物志》中記載多種藥材之特性與應用,並結合當時民間經驗,提出藥物採集、辨識與配伍的見解。其論述不僅涉及藥物功效,亦探討地理環境對藥物品質的影響,體現「道地藥材」的早期觀念。

2. 經方應用

除本草外,張華對經方(經典醫方)亦有鑽研,注重方劑的臨床實效。《博物志》記述多種疾病的治療方法,包括內科、外科與養生相關方藥,反映其對《傷寒雜病論》等經典的繼承與發揮。

3. 醫理與養生觀

張華主張「天人相應」,強調人體健康與自然環境的密切關聯。其書中論及飲食調養、節氣養生等內容,並援引陰陽五行學說,解釋疾病成因與防治原則,體現傳統中醫的整體觀。

4. 醫藥知識的傳播

《博物志》不僅為學術著作,亦具實用性,其中醫藥內容以簡明方式呈現,助於普及醫學知識。張華透過整理民間驗方與異域藥材,擴展了當時醫者的治療視野。

《博物志》中的醫藥記載

《博物志》共十卷,內容龐雜,醫藥相關內容散見各卷,例如:

  • 卷四·藥物辨識:詳述藥材產地與真偽鑑別,如丹砂、茯苓等。
  • 卷五·疾病與療法:記載瘴氣、蠱毒等病症及其治療方藥。
  • 卷七·異域醫藥:收錄西域、南海等地特殊藥材與療法。

張華之學問承漢魏醫家傳統,並開晉唐博物之學先河,其對中醫藥的整理與傳播影響深遠,為研究中古醫學史的重要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