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張口抬肩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張口抬肩
張口抬肩,乃中醫證名,指氣喘發作時,患者因呼吸困難而張口聳肩,以助呼吸之狀。此證首見於《傷寒明理論》,多見於喘證重症患者。中醫辨證上,此證可分為虛實兩類,其病因病機及治法各異,臨床須細辨之。
實證張口抬肩
實證者,多因外邪犯肺,或痰熱壅滯,致肺氣不得宣降,氣逆而喘。其特徵為呼吸急促,聲高息粗,張口抬肩,搖身擷肚,唯呼出一息為快,兼見痰多色黃或黏稠,胸悶煩渴。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或浮緊。治法當以瀉肺祛邪為主,常用方如麻杏石甘湯、葶藶大棗瀉肺湯,以清熱宣肺、化痰平喘;若兼表寒者,可選小青龍湯加減。
虛證張口抬肩
虛證者,或因久病耗傷肺腎之氣,或陰虛火旺,虛火灼肺,致肺氣衰微,腎不納氣。其症見氣短息微,張口抬肩,動則尤甚,聲低神疲,或兼潮熱盜汗,腰膝痠軟。舌淡或紅絳少苔,脈細弱或細數。治法宜補益肺腎,鎮攝收斂,方如生脈散合參蛤散,以益氣養陰;若腎虛不納者,可用七味都氣丸、金匱腎氣丸等補腎納氣。
相關名詞辨析
張口抬肩與「肩息」、「息高」等證相關,然稍有區別。《金匱要略》提及「肩息」為呼吸時肩膀隨之劇烈起伏,多見於肺氣壅塞或腎不納氣;「息高」則指呼吸淺表急促,呼多吸少,屬危重之象,常見於真元虧極之候。三者皆屬喘證範疇,然病位及病機深淺不同,臨床需結合四診詳辨。
病機與治法要點
張口抬肩之關鍵病機,實證責之於肺氣鬱閉,虛證多因肺腎兩虛。實者以開泄為先,忌用收斂;虛者當以固本為重,慎用破散。如《類證治裁》所強調:「實喘治肺,虛喘治腎。」用藥須與證相應,誤治則易加重病情。此外,此症亦可能出現在哮病、肺脹等疾患中,故須結合整體辨證,不可拘泥於一法一方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