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張蘭阜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張蘭阜為清代山西定襄縣著名醫家,尤精脈診之學,其診斷精準,常能據脈象推斷疾病預後,臨床效驗顯著。

脈診特色

張氏深諳《內經》《難經》脈學理論,重視「脈象與臟腑氣血相應」之理。其診法宗法李時珍《瀕湖脈學》,善辨二十八脈,尤精於浮、沉、遲、數、滑、澀等常見脈象之鑑別。據載,他能從脈象中辨別病邪深淺(如表裏)、氣血盛衰(如虛實),並預測疾病轉歸,此與《傷寒論》「平脈辨證」思想一脈相承。

學術淵源

清代醫家注重脈診實證,張蘭阜的診斷風格可能受當時溫病學派影響,強調脈象與衛氣營血的關聯。其診術或參酌葉桂《臨證指南醫案》之脈法,重視「胃、神、根」三要,即脈象是否從容和緩(胃氣)、節律勻整(神氣)、沉取應指(根氣),以此判別生機。

臨床應用

張氏臨床以「脈證合參」為核心,若見「浮數脈」多斷為外感風熱,「沉細脈」則主裏虛氣弱。對危重證候,如真臟脈(如雀啄、屋漏等怪脈)出現,其預後判斷尤為準確,符合《脈經》「脈見七怪,死不治」之論。

歷史評價

地方志載其「決生死如神」,反映其脈診技藝已臻化境,體現中醫「以脈測機」的傳統。清代山西醫家輩出,張蘭阜之術可視為地域醫學與經典脈學融合之典範。

(註:古籍記載有限,張氏具體醫案與著作未見傳世,其學術細節尚待考證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