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張廉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清代醫家張廉,字通源,號霞溪,浙江諸暨人士。原為貢生出身,博通經史,後因父疾遂潛心岐黃之術。其學術造詣深厚,尤精於溫病與婦科,臨證重視麻疹與胎產之辨治,深得《內經》要旨,兼採金元四大家之長,於疫病防治頗有獨到見解。

所撰《麻疹闡微》一書,系統闡述麻疹辨證綱領,分列順逆險三候,強調透邪外達之理法。其在書中創立「清透並施」之則,融合葉天士衛氣營血理論,主張初期當以辛涼透表為先,中期佐以清熱解毒,後期注重滋陰生津,對清代兒科溫病治療影響甚鉅。另提出「麻疹三禁」之說:忌過用寒涼、忌早投滋膩、忌妄施攻下,深合《傷寒論》保胃氣、存津液之旨。

所著《胎產秘要》雖佚,然據清代醫籍考證,其論胎前產後調理,首重肝脾兩經,謂「胎前宜調肝以安胎,產後當健脾以復元」,善用四物湯化裁治產後諸疾,尤重惡露與乳汁通調之關係,反映其對婦人氣血盈虛變化的深刻認識。其學術思想體現清代溫病學派與傳統婦科理論的融合,於浙派醫家中獨樹一幟。

張氏臨證特色在於善辨標本,用藥輕靈,如治麻疹常以升麻葛根湯為本,酌加紫草、連翹等品,既遵古法又不泥古方。其強調「疹毒當從氣分透發」之論,與吳鞠通「治上焦如羽」之說相呼應,展現清代江南醫家對透邪法治溫病的共同見解。諸暨地方志載其晚年多施藥濟貧,每遇疫癘則立方普施,深具儒醫風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