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張鑾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張鑾(清代醫家)

張鑾,字五雲,山東濟南人,清代中醫學家,專精兒科及痘疹治療,其生平事蹟雖鮮見詳載,然所著醫書流傳後世,彰顯其在兒科範疇的深厚造詣。

代表著作與學術貢獻

  1. 《痘疹詩賦》
    該書以詩賦體裁論述痘疹(天花與麻疹)證治,融合中醫理論與臨床經驗。清代痘疹多屬險證,張鑾按病機分型,強調「辨氣血虛實、察表裡寒熱」,並提出治法如「透毒外出」與「清熱解毒」之要,體現其對溫病學說的應用。書中亦載外治法,如藥浴、敷貼,反映中醫內外合治的特色。
  2. 《幼科詩賦》
    此書專論小兒常見病,如驚風、疳積、吐瀉等,以簡明詩訣歸納診治綱領。張鑾承襲錢乙「小兒五臟有餘不足」之說,主張調理脾胃為要,處方用藥輕靈,避免峻伐,契合小兒「臟腑嬌嫩」之生理特性。

學術背景與流派
張鑾之學大抵源於明清兒科主流,其痘疹論述可見吳又可《溫疫論》之影響,而對小兒疳積的治療則與《幼科發揮》等典籍互有呼應。清代山東醫家群體注重實效,張氏著作亦顯此風,內容多直接指向臨床實用,少冗長理論。

歷史評價與影響
雖史載有限,然其著作刊行於世,顯示當時醫界之認可。《痘疹詩賦》以文學形式傳醫理,便於記誦,對痘疹防治知識的普及具推動作用,亦為中醫教育「歌訣傳統」之例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