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張山雷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張山雷 (1873-1934)
生平背景
張山雷,字壽頤,近代著名醫學家,原籍江蘇嘉定(今屬上海市)。早年習儒學,後因母親患病而棄儒從醫,先後師從俞德琈、侯春林、黃醴泉等名醫。初學內科,繼從朱闐仙專攻外科,並協助朱氏創辦黃牆醫校。1920年應蘭溪知縣盛鴻燾之邀,出任中醫專門學校教務主任,自此教學與臨床並重,求診者絡繹不絕。
學術特色
張山雷為近代中西醫匯通派代表人物之一,與張錫純、張國華並稱「三張」。其學術思想強調:
- 中西匯通:主張吸收西醫之長以豐富中醫學,在保留中醫理論核心的基礎上,借鑒西醫解剖、生理等知識
- 臨床實證:重視臨床實踐與理論結合,以實際療效驗證醫理
- 病理創新:對多種疾病提出新見解,尤其中風病機理論影響深遠
中風論治貢獻
張山雷在中風證治方面獨具創見:
- 病機創新:提出「真陰虧損、內熱生風」學說,認為肝陽化風之本是腎陰虧虛
- 治法體系:創立治療中風八法:
- 開泄法(開竅醒神)
- 潛鎮法(平肝熄風)
- 化痰法(祛除痰濁)
- 順氣法(調暢氣機)
- 清火法(瀉熱存陰)
- 滋養法(補益肝腎)
- 培本法(固護正氣)
- 通絡法(舒筋活絡)
- 用藥特點:重視介類潛陽、金石鎮墜之品,如珍珠母、石決明等
專科成就
除內科外,張山雷在其他專科亦有顯著建樹:
外科
- 師承朱闐仙外科精髓
- 強調「外科必本於內科」的整體觀念
- 注重辨證施治,著《瘍科綱要》系統闡述瘍科證治
婦科
- 通過《沈氏女科輯要箋正》闡發婦科心得
- 重視調理氣血、疏肝解郁在婦科疾病中的應用
兒科
- 箋正《錢氏小兒藥證直訣》
- 提出小兒「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」的生理特點
- 主張治療當顧護脾胃、慎用攻伐
針灸與基礎理論
- 著《經脈俞穴新考正》考證經絡腧穴
- 結合解剖知識重新考訂部分經穴定位
- 在《全體新論疏正》中嘗試中西醫理匯通
重要著作
張山雷著作宏富,涵蓋多個領域:
-
已刊著作:
- 《重訂中風斠詮》
- 《沈氏女科輯要箋正》
- 《錢氏小兒藥證直訣箋正》
- 《經脈俞穴新考正》
- 《張潔古藏府藥式補正》
- 《談醫考證集》
- 《瘍科綱要》
- 《脈學正義》
- 《全體新論疏正》
- 《濕溫病醫案平議》
-
未刊著作:
- 《皇漢醫學平議》
- 《古今醫案平議》
- 多種醫案手稿
學術影響
張山雷的學術貢獻主要體現在:
- 建立系統的中風辨治體系,影響後世中風治療思路
- 推動中西醫匯通思潮的發展
- 通過教學培養大批中醫人才,尤其在浙江地區影響深遠
- 其著作多為臨床實用性強的專著,至今仍有參考價值
作為近代中醫重要代表人物,張山雷以臨床實踐為基礎,理論與實際相結合,在保持中醫特色的同時吸收新知,為中醫學的現代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