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張太素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張太素
1. 明代醫家張太素
張太素,號青城山人,明代著名醫學家。其學術背景深厚,不僅精通儒學,更於醫道有獨到見解,尤擅脈診。他深入研習《黃帝內經》之微言大義,並融合王叔和《脈經》的理論精髓,以五行學說為基礎,結合「一元整體」的哲學思想,闡發脈理奧秘。
其代表著作《太素張神仙脈訣玄微綱領宗統》(簡稱《太素脈》),系統整理脈診理論,強調脈象與人體五行生剋、氣血盛衰的關聯性。書中提出「脈以一元為本,五行為用」的觀點,認為脈象變化可反映臟腑功能、氣血狀態,甚至推測疾病預後。近代中醫文獻學家裘吉生將此書收入《珍本醫書集成》,並加以訂正,更名為《訂正太素脈秘訣》,使其得以流傳後世。
2. 清代醫家張太素
另有清代醫家張太素,字白民,江蘇常熟人,以精通脈學聞名。其診脈技術高超,能透過脈象判斷疾病輕重及生死預後,臨床應驗甚多,故聲名遠播。張白民治病不拘成法,重視患者體質差異,且醫德高尚,常急患者之所急,深受時人敬重。
中醫脈診與張太素學術貢獻
張太素之脈學理論,繼承了《內經》「三部九候」與王叔和「二十四脈」的傳統,進一步發展出以五行(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)對應五臟(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)的脈象分析法。例如:
- 弦脈屬木,主肝膽病證,若弦而勁急,則提示肝陽上亢;
- 洪脈屬火,主心火亢盛,若洪大無力,則可能為氣陰兩虛。
此類辨證思路,體現了張太素「以脈統領諸診」的學術特色,對後世脈學研究影響深遠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