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張萬福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張萬福為唐代知名醫家,生平籍貫雖未詳載於史冊,然其醫術精湛,尤擅察病機、斷預後,堪稱中醫「預判辨證」之典範。
醫術特色與學術貢獻
- 精於望診與脈理
張萬福診治郎中柳芳之子時,未拘於表象,而透過細察神色、體態及脈象,斷言其「無病且壽高」。此案例體現中醫「有諸內必形諸外」之理——人體內在氣血陰陽的平衡,必反映於外在神氣、脈息。唐代醫家推崇「望而知之謂之神」,張萬福正契合此境界,透過望診與脈診的結合,洞悉患者本質。 - 重視體質與先天稟賦
中醫認為「稟賦強弱」決定個體壽夭,張萬福預測柳芳之子享壽九十,可能基於其對「先天腎氣」的判斷。腎為先天之本,主骨生髓,藏精化氣,腎氣充盛者多壽考。此說與《黃帝內經》「形與神俱,而盡終其天年」之論相通,強調形神調和為長壽關鍵。 - 承襲唐代醫學思潮
唐代醫學融合漢晉以降之理論,重視臨床實證。張萬福之診斷邏輯,或受孫思邈《千金方》影響,強調「醫者須察病源,知其所犯」,不囿於症狀表象,而追究根本病機。
歷史評價與學術定位
張萬福雖無著作傳世,然其事迹載於醫史,反映唐代醫家對「治未病」與「體質調護」之重視。其診斷案例亦彰顯中醫整體觀——不孤立看待病症,而從生命全週期評斷健康趨勢,此思維至今仍為中醫臨床核心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