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張吾仁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張吾仁

張吾仁,字春臺,為明代著名醫家,生平事蹟雖史載不詳,然其於中醫學之貢獻,尤以傷寒論治為著,所輯《撰集傷寒世驗精法》一書,匯集其臨證經驗,後經其孫張於喬整理刊行,流傳後世,現存刻本可考。

學術背景與貢獻

明代醫林承繼金元四大家之學,重視傷寒理論與臨床辨治。張吾仁深研《傷寒論》,融合己身臨床實證,著重「世驗」之法,即通過實際療效驗證理論,書中所述方證對應、六經辨治等內容,體現其對仲景學說之獨到見解。其著作不僅載錄經方加減運用,更詳述脈診、藥症相應之理,反映明代傷寒學派注重實用的傾向。

《撰集傷寒世驗精法》特點

此書以「精法」為名,強調臨證之精要:

  1. 六經辨治體系:沿襲仲景六經綱目,分述太陽、陽明、少陽、太陰、少陰、厥陰病証,並結合明代醫家對「傳經」、「合病並病」之詮釋,補充治法變通。
  2. 方藥配伍:載錄傳統經方如桂枝湯、麻黃湯之化裁,並融入時方用藥經驗,展現明代寒溫並用之風。例如,針對陽明腑實,除承氣類方外,亦參合清熱生津之品,適應江南地理氣候所致之變證。
  3. 脈症合參:強調「脈證互勘」,書中詳列浮沉遲數等脈象與方藥選擇之關聯,體現張氏注重診斷精準性。

歷史意義

張吾仁之著作為明代傷寒學派重要文獻,其結合臨床實效的編撰取向,反映了當時醫家「由博返約」的學術潮流。書中對仲景理論的實踐性詮釋,不僅延續經典生命,更為後世研究傷寒學提供實證範例。

(註:現存刻本可見於部分中醫典籍叢刊,學者考據推測其內容或與同時期《傷寒準繩》等書互有啟發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