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掌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掌紋的中醫解析
掌紋為手掌內側皮膚因關節活動與肌肉牽引所形成的自然皺摺。中醫理論視掌紋為人體氣血運行與臟腑狀態的外在顯現,與經絡學說、形診理論密切相關,其形態變化被認為能反映先天稟賦與後天健康狀況。
一、中醫理論基礎
- 經絡聯繫
手部為手三陰經(肺經、心包經、心經)與手三陽經(大腸經、三焦經、小腸經)交會之處,《靈樞》提及「十二經脈者,內屬腑臟,外絡肢節」,掌紋的深淺、斷續可能對應經氣盛衰。 - 臟象對應
五指與五臟存在對應關係:拇指主脾土,食指主肝木,中指主心火,無名指主肺金,小指主腎水。掌紋分布區域若出現異常紋路(如島紋、十字紋),可能暗示對應臟腑功能失調。
二、主要掌紋分類與中醫意涵
- 三大主紋
- 生命線:起於拇指與食指間,環繞大魚際。中醫稱「地紋」,反映先天腎氣與後天脾胃功能,紋路深刻連貫者多示氣血充沛。
- 智慧線:自食指根部延伸至無名指下方。又稱「人紋」,與心腦功能相關,過於彎曲者可能提示心神過耗。
- 感情線:從小指側橫向延伸至食指下方。別名「天紋」,與心肺功能相關,若出現鎖鏈狀紋路,或提示肺氣不利。
- 輔助紋理
- 健康線:自小指根部斜向生命線。中醫認為此紋隱現為佳,若過深且伴青筋,可能提示肝膽濕熱或痰瘀內阻。
- 腕橫紋:貼近手腕處的橫紋。腎經所過,若模糊不清或斷裂,可作為腎氣不足的參考徵象之一。
三、病理紋辨析要點
- 青筋浮露:多屬氣滯血瘀證候,若現於大魚際處可能與胸陽不振有關。
- 皺紋叢生:局部皮膚乾澀多皺,或提示津液虧耗,常見於肺陰不足或燥證體質。
- 紋色變化:蒼白者多氣虛,暗紅者或為血熱,淡青者常主寒證。
四、掌紋診察原則
須遵循「整體合參」,結合望色、觸溫及甲象等綜合判斷。如《形色外診簡摩》強調:「觀其外應,以知其內藏」,掌紋僅為辨證輔助,需與脈診、問診互參。古典醫籍如《黃帝內經》雖未直接論述掌紋,然「視其外應,測知其內」的診法思想與此一脈相承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