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掌壓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掌壓法是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屬按壓類技法,其操作特點為施術者以雙手掌部相疊,借助身體重力或臂力,對穴位或特定部位進行垂直向下之按壓。此法結合「按法」與「壓法」之特點,強調「力透深層」而穩持續久,廣泛應用於經筋痺症及氣滯血瘀之證。
操作要領
- 疊掌技巧:主掌(通常為右掌)掌心貼附於施術部位,輔掌覆蓋於主掌背側,拇指可交錯或併攏以穩固結構,藉此集中力道並避免腕關節損傷。
- 發力原理:以肩為軸,沉肩墜肘,配合呼吸節奏緩慢加壓,要求「重而不滯,實而不僵」,避免爆發性用力。臨床常見「三按三提」之節奏,即按壓30秒後鬆力5秒,循環施術。
- 體位配合:腰脊部操作時,患者取俯臥位,施術者宜站於側方,馬步穩勢以調節按壓深度;胸腹部則需把握「隨息按壓」,避開呼氣末期以防內傷。
中醫作用機制
- 經絡調暢:透過持續壓力刺激俞穴(如腰陽關、命門),激發督脈陽氣,促進經氣貫注,改善「不通則痛」之病理狀態。明代《小兒按摩經》提及「掌抵其背,氣達腠理」,即描述此類透達之力。
- 筋結松解:針對豎脊肌羣或骶棘肌之僵硬結塊,掌壓法可產生深層剪力,促使粘連組織分離,符合《醫宗金鑑》「按其經絡,以通鬱閉之氣」的治療思想。
- 氣血導引:結合壓放節奏形成「類泵效應」,加速局部血脈運行,促使離經之血(瘀血)消散,適用於陳舊性腰肌勞損。
臨床應用
- 腰脊痺痛:首選腰椎間盤突出症之緩解期,配合搖拔手法鬆解小關節錯縫。
- 臟腑調理:輕度掌壓中脘、神闕,可溫運脾陽,改善虛寒性脘痞,然須辨證施用。
- 急症輔助:厥證急救時,重壓百會穴配合掐人中,能升提陽氣以醒神開竅。
此手法源自古代「按蹻」導引術,現代結合生物力學研究,證實其能調節軟組織液壓,兼具機械性與反射性治療效應。歷代醫家尤重視「以掌代針」之理念,認為適當的掌壓可達到「針灸所不及」的深層激盪效果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