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掌中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掌中

1. 手心部位
「掌中」一詞首見於《靈樞·本輸》,意指手掌中央部位,為手三陰經氣血匯聚之處。其文曰:「勞宮,掌中中指本節之內間也,為榮。」此處明確指出「掌中」為勞宮穴所在區域,屬手厥陰心包經之滎穴,主瀉心火、調神志。中醫理論認為,手心與五臟相應,尤以心、心包關係密切,故掌中區域的溫度、色澤變化可反映內臟氣血狀態。臨床常見掌心發熱多屬陰虛火旺,掌心濕冷則多為陽虛氣滯。

2. 經穴別名
《針灸資生經》載「掌中」為勞宮穴之別稱。勞宮穴定位於手掌心,當第二、三掌骨之間偏於第三掌骨,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。此穴為心包經之滎火穴,五行屬火,具清心瀉火、安神降逆之效,主治癲狂、癇證、口瘡、嘔吐等熱病神志病症。《針灸甲乙經》稱其可治「熱病發熱而欲嘔噦」,歷代醫家亦多用於心火上炎所致諸症。

3. 生理與診斷意義
中醫望診重視掌中形態變化,如《形色外診簡摩》提及「掌中肉削者氣虛,掌心陷者宗氣不足」。手厥陰心包經行於掌中,故該處異常可反映心包絡功能。例如:

  • 紋理紊亂:多見於情志不遂,氣機鬱滯。
  • 色澤青紫:提示血瘀或寒凝經脈。
  • 肌肉萎縮:常見於痿證或氣血虧虛。

4. 針灸與推拿應用
掌中區域為手部反射區重要部位,推拿學中常以掌心為施術核心:

  • 掐揉勞宮:醒神開竅,緩解心悸。
  • 摩擦掌心:溫通心陽,改善手部厥冷。
  • 點按掌根:配合大陵穴,調理心系疾患。

歷代典籍如《醫宗金鑒》強調「掌中諸穴,統司神明」,顯示其在中醫診療體系中兼具定位與功能雙重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