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趙道震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趙道震
趙道震(?-?),字處仁,明初著名醫家,浙江金華人。幼年即習醫,後拜入元代名醫朱震亨(丹溪)門下,深得其真傳。朱震亨為金元四大家之一,倡導「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」之說,擅長滋陰降火之法。趙道震承襲其學術思想,並精研《內經》《傷寒論》等經典醫籍,於臨床診療與理論研究皆有建樹。
生平與學術貢獻
- 師承與醫術:趙道震隨朱震亨學習,繼承其「相火論」與「氣血痰鬱」學說,擅長治療內傷雜病,尤精於脈法與辨證施治。
- 遷居與行醫:洪武二十二年(1389年)遷居安徽定遠縣,以醫術聞名當地,活人無數。
- 編修《永樂大典》:永樂四年(1406年),受朝廷徵召參與編纂《永樂大典》,負責督管醫書部「運氣」相關內容,整理五運六氣理論,此學說源於《內經》,探討氣候變化對人體疾病的影響。
著作與學術思想
趙道震著有《傷寒類證》,該書以分類歸納方式闡釋《傷寒論》之證治,雖已佚失,但據記載,其內容可能結合朱震亨學說,強調辨證時需兼顧氣血陰陽之調和。其學術特點包括:
- 重視運氣學說:主張疾病診治需結合天時、地理,融入五運六氣理論,反映中醫「天人相應」觀念。
- 發展傷寒辨證:在《傷寒論》基礎上細分證型,可能引入朱震亨對陰虛發熱的見解,補足張仲景學說於內傷熱病之應用。
趙道震享年84歲,其生平見證明初醫學承先啟後之關鍵時期,對丹溪學說的傳播與運氣理論的系統化均有重要影響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