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趙術堂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趙術堂(清代醫家)
趙術堂,字觀瀾,號雙湖,江蘇高郵人,後久居興化。初習儒學,後轉攻醫術,潛心岐黃之學,博採眾家之長,積累二十餘年臨證經驗,終成一代醫家。其學術思想融合經典與實證,尤重經絡臟腑理論與臨床實踐之結合,對後世中醫學發展具有一定影響。
學術成就與著作
趙氏於道光二十八年(1848年)撰成《醫學指歸》二卷,為其代表性著作。該書系統性整理中醫基礎理論,主要內容包括:
- 十二經脈圖象:詳細繪製經脈循行路線,輔以文字闡釋,強調經絡與臟腑之聯繫。
- 經絡解:解析各經脈生理功能、病理變化及與氣血運行之關係,反映其對《內經》理論之深化理解。
- 病證解:結合臨床案例,分析經絡失調所致病症,並歸納辨證要點。
- 治法解:提出針藥並用之治療原則,重視藥物性味歸經與針灸配穴之協同作用。
此外,趙氏對張元素《臟腑藥式》加以註解,補充藥物歸經與臟腑辨證之應用,展現其對金元醫學流派之傳承與發揮。
學術特色
趙術堂臨床注重「因經辨證」,主張病症根源多與經絡氣血失和相關,治療上強調「通經活絡」與「調和臟腑」並重。其用藥善引經報使,針灸則重視子午流注理論,體現清代中醫結合經典與實證之潮流。
醫學傳承
其子趙小湖、孫趙履鰲承襲家學,皆以醫術聞名,延續雙湖一脈之學術精髓,形成地方性醫學世家,對興化一帶醫風影響深遠。趙氏著作與診療思路,至今仍為研究中醫經絡理論與清代醫學史之重要參考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