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趙素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趙素,元代著名醫家暨道士,字才卿,道號心庵,祖籍河中(今山西永濟一帶)。其生平活躍於13世紀中後期,兼具醫學與道家修煉之雙重背景,此種身份在元代醫家中頗具代表性,反映當時醫道互通的文化特質。

醫學貢獻與著作

趙素於宋寶佑元年(1253年)以《風科經驗名方》為藍本,廣搜臨床驗方,系統增補後纂成《風科集驗名方》二十八卷。此書專論風疾診療,涵蓋內風、外風諸證,內容涉及病因辨析、方劑配伍及辨證施治,屬元代風病學之重要文獻。可惜該書後世散佚,僅能從其他醫籍引文中窺見片段。

風病學理論背景

中醫「風科」特指以風邪致病為核心的專科。趙素所輯方書,當以《內經》「風為百病之長」理論為基礎,結合金元時期醫學流派(如河間學派「主火論」)對風邪化熱、生痰等機轉的發揮,收錄治風劑如祛風散邪熄風通絡之方,可能包含以下類別:

  1. 外風證治:如六淫風邪襲表,方劑或含荊防敗毒散加減。
  2. 內風調理:針對肝風內動、痰瘀阻絡,或融匯息風潛陽(如天麻鉤藤飲雛形)、化痰通絡法。
  3. 虛實辨證:元代醫家重視體質與外邪互為影響,書中可能區分氣血虛弱招風與實風壅滯之不同治則。

道醫融合特色

身為道士,趙素之醫學思想可能參合道教養生術與丹藥運用。元代道醫常將導引吐納藥餌調攝融入治療,其方書或有「以藥助氣」之特色,例如:

  • 結合補益藥與祛風藥,仿「扶正祛邪」原則,如人參、黃芪配伍防風、羌活。
  • 部分方劑可能含道教習用藥物(如丹砂、雲母),反映時代用藥特徵。

歷史評價

趙素著作雖佚,然透過元代醫籍間接記載,可知其總結宋金風病治療經驗,對後世中醫「風證」分類與治法發展具有承先啟後意義。其道醫身份亦突顯元代醫學多元融合之面貌,為研究中古醫學與道教關係的重要個案。

(按:文中風病理論與方劑推論,乃基於元代醫學背景與現存同期文獻之比對,非直接援引原書內容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