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趙獻可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趙獻可(約16-17世紀),字養葵,號醫巫閭子,明代鄞縣(今浙江寧波)人,為溫補學派重要醫家。其學術思想深受薛己影響,尤重命門學說,主張「命門主宰論」,認為命門乃人身先天太極,位居兩腎之間,為先天水火之宅,統攝五臟六腑之功能。

學術特色

  1. 命門學說創新
    趙氏提出「命門為人身之主」的理論,認為心主後天而命門主先天,命門之火(即真火、相火)乃生命原動力,其強弱直接影響人體生機。命門具「無形之火」與「無形之水」,共構「真陰真陽」,遠較後天心火更為根本。
  2. 臨床辨治特色

    • 重視水火平衡:主張「養火為治病樞機」,對命門火衰之證,推廣運用《金匱》腎氣丸(八味丸)溫補;真陰不足者則以六味地黃丸滋陰。
    • 三焦分治論:將人體分為上中下三部,下部命門為根基,治療上主張「補下以制上」,如用八味丸引火歸元治口瘡、眩暈等上焦虛火證。

著作與影響

  • 《醫貫》六卷(1617年):系統闡述命門理論,以「貫串醫學本源」為旨,強調命門水火調和對養生與治療的關鍵作用,書中詳析六味丸、八味丸的配伍深義及臨床活用。
  • 其他醫籍:包括《邯鄲遺稿》(婦科專論)、《內經抄》、《素問注》等,部分已佚失。

學術評價

趙氏理論雖受李中梓、張景岳等溫補派醫家認同,然清代徐靈胎於《醫貫砭》批判其過度側重命門而忽略經絡氣血辨證,後世視其學說為溫補派極端代表之一。其子趙貞觀承襲家學,進一步發展命門理論於臨床應用。

趙獻可對命門學說的深化,推動了明代溫補學派的發展,其「腎間命門」觀點至今仍影響中醫補腎法的理論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