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倒經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倒經,病證名。指經血上逆。單南山《胎產證治錄》:「有行經期只吐血、衄血或眼耳出血者,是謂倒經。」詳逆經條。

倒經,又稱倒行經、倒經血。是指月經來潮時,經血逆行,從口鼻、耳目等處流出,或從肛門流出。倒經多見於產後、產前、妊娠期及更年期婦女,多因氣血逆亂,經血上逆所致。

倒經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  1. 月經提前或延後,經量增多,經色鮮紅,質地粘稠,有血塊。
  2. 經血從口鼻、耳目等處流出,或從肛門流出。
  3. 伴有頭暈、頭痛、心悸、胸悶、氣短、乏力、失眠、多夢、食欲不振、大便乾燥、小便短赤等症狀。

倒經的治療應以活血化瘀、行氣止血為主。可選用桃仁紅花膠囊、益母草膏、當歸生薑羊肉湯等中成藥治療。也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辨證施治,選用中醫中藥治療。

倒經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2.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4. 注意經期衛生,勤換衛生巾。
  5. 定期進行婦科檢查,及早發現和治療婦科疾病

倒經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婦科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不孕不育、貧血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女性朋友在出現月經異常時,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