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趙貞觀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明代醫家趙貞觀(字如葵),浙江鄞縣人,乃溫補學派代表人物趙獻可之子。其學術淵源承自父輩,深得《醫貫》溫養命門之說精要,更專精於痘疹專科,融合家傳心法與臨證實務,形成獨特診療體系。
在學術傳承上,趙氏恪守父親「命門水火」理論,尤重三焦辨證與溫補療法。所撰《痘疹論》雖佚,據醫史考證應系統性論述痘疹辨治要訣,可能包含「辨形察色」診法與「分期用藥」原則,反映明代痘疹治療從攻邪向扶正轉變的學術潮流。其中「氣血標本」辨證可能強調痘疹發病與元氣盛衰相關,首開「補托並用」治痘先河。
《絳雪丹書》則顯示其在外丹朮與臨床結合的探索,書名取「絳雪」喻丹藥精純,內容可能涉及升降丹煉製技藝與瘡瘍應用。此書佚失使後世難以確知明代醫家如何調和道教丹朮與醫學理論,然可窺見當時外科用藥的特殊劑型發展。
趙氏醫德崇隆,堅持「治病毋計利」的行醫準則,體現儒醫「仁朮濟世」精神。其臨證特色在於活用家傳溫補法於急性熱病,突破當時溫補派多治內傷雜病的局限,展現理論創新勇氣。今人研究其學說,可藉《醫貫》相關記載推敲其學術脈絡,對理解明代溫補學派在兒科、外科的延伸發展具重要意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