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遮睛障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遮睛障

遮睛障為中醫眼科病名,屬外障眼病之一,指瞳神表面出現圓形翳膜,遮蔽視線之病症。此病載於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,又稱「圓翳外障」,以其翳膜形圓、覆蓋瞳神為特徵,影響目力,甚則致盲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此症多因肝腎虧虛、精血不足,或風熱邪毒上攻於目,導致目絡瘀滯、翳障凝結。另與痰濕內蘊、氣血失和相關,如《審視瑤函》提及:「翳障之生,由內外合邪,壅塞通光之竅。」外感六淫、七情內傷、飲食勞倦等,皆可誘發或加重病情。

臨床表現

患眼可見瞳神區域有灰白或濁黃色圓形翳膜,邊界清晰或模糊,輕者如薄霧遮睛,重者翳厚如瓷,視物昏朦或變形。或伴眼紅、畏光、流淚等症,若久病不癒,可致神光衰微,視力嚴重受損。

辨證分型

  1. 肝腎陰虛型:翳膜色淡,眼乾澀,頭暈耳鳴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  2. 風熱壅盛型:翳障驟生,目赤腫痛,淚多眵稠,舌紅苔黃,脈浮數。
  3. 痰濕瘀阻型:翳膜厚濁,視物如隔紗,胸悶納呆,舌苔膩,脈滑。

治法方藥

中醫治療以內服外治結合,辨證施治:

  • 肝腎陰虛:滋養肝腎,方選杞菊地黃丸或明目地黃丸加減。
  • 風熱壅盛:疏風清熱,用撥雲退翳散或菊花決明散。
  • 痰濕瘀阻:化痰祛濕、活血退翳,可用溫膽湯合桃紅四物湯化裁。

外治法可配合針灸(取睛明、承泣等穴)或中藥薰眼(如桑葉、菊花煎湯外洗),以通絡散翳。古籍《銀海精微》亦載有局部點藥之法,如珍珠末、琥珀散等,助翳膜消退。

其他相關

遮睛障與西醫「角膜白斑」、「虹膜粘連」等病有相似之處,然中醫重視整體調理,強調「治翳先治本」,透過調和臟腑氣血,以達退翳明目之效。歷代醫家如傅仁宇、王肯堂對此症論述頗詳,可結合古籍與臨證經驗深化辨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