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折脊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折脊

證名,指腰脊疼痛劇烈,猶如斷折之狀。此證首載於《靈樞·邪氣藏府病形》,屬中醫痛證範疇,與經絡、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。

病因病機
督脈為「陽脈之海」,循行脊中,主一身之陽氣;腎藏精主骨,與督脈相貫通。若腎氣虛衰,精血不足,則督脈失養,陽氣不運,致經氣憊弛,腰脊失於溫煦濡養,發為疼痛如折。此外,寒濕侵襲、氣滯血瘀或跌撲損傷,亦可阻滯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氣血運行,引發本證。

辨證論治

  1. 腎督虧虛證

    • 主證:腰脊冷痛綿綿,遇勞加重,伴頭暈耳鳴、膝軟乏力,脈沉細。
    • 治法:溫補腎督,強筋壯骨。
    • 方藥:常用右歸丸、青娥丸加減,或配合鹿角膠、杜仲等血肉有情之品。
  2. 寒濕痹阻證

    • 主證:腰脊拘急冷痛,遇寒加劇,苔白膩,脈沉遲。
    • 治法:散寒除濕,通絡止痛。
    • 方藥:可選甘薑苓朮湯(腎著湯)合獨活寄生湯化裁。
  3. 瘀血阻絡證

    • 主證:痛處固定如錐刺,轉側不利,舌質紫黯。
    • 治法:活血化瘀,理氣通絡。
    • 方藥:以身痛逐瘀湯為主方,或加用蟲類藥如地鱉蟲、全蠍以搜剔絡瘀。

針灸療法
取督脈及膀胱經穴為主,如命門、腰陽關、腎俞、委中,配合艾灸或溫針,以激發經氣、溫通陽脈。

相關記載
《類經》註解:「折脊者,督脈病也,陽氣虛則髓海不足,故憊弛如折。」此證與「脊痛」證候相似,然「折脊」更強調痛勢劇烈,虛實皆可致,臨床須詳辨標本。歷代醫家重視調補肝腎與通絡並行,佐以引經藥如羌活、狗脊,以達病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