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折傷衄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折傷衄
病名,指因外力損傷導致鼻部脈絡破裂,引發鼻衄(鼻出血)的病證。此名出自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·卷九》,記載:「或墮車馬,打撲傷損,致因淖溢,發為鼻衄,名折傷衄。」說明其病因多與跌撲、撞擊等外傷直接相關,致使鼻腔內絡脈受損,血溢脈外而成衄。
中醫病機與辨證
- 外傷損絡:外力衝擊鼻部或頭面,導致局部氣血瘀滯,絡破血溢。
- 血熱妄行:若患者素體陽盛,外傷後瘀熱互結,可加重出血。
- 氣不攝血:體虛者外傷後氣血失固,血失統攝而滲溢不止。
治法與用藥
- 外治法:
- 塞鼻止血:以棉片蘸取止血藥粉(如雲南白藥、蒲黃炭等)緊塞鼻內,壓迫止血。
- 冷敷:以寒性藥物(如生地黃汁)浸紗布冷敷額部或鼻根,助收縮絡脈。
- 內治法:
- 涼血化瘀:方用犀角地黃湯加減,清熱涼血兼祛瘀;若兼瘀腫疼痛,可合桃紅四物湯。
- 益氣攝血:若出血綿綿不止、血色淡,宜用歸脾湯補益心脾,固攝氣血。
相關名詞辨析
- 鼻衄:泛指鼻腔出血,病因包含外感、內傷、虛火、實熱等,範疇廣於折傷衄。
- 金創衄:與折傷衄同屬外傷性衄血,但特指金屬利器所傷,病因專性較強。
折傷衄之治療首重止血,繼而辨其寒熱虛實調理內臟,體現中醫「急則治標,緩則治本」之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