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折瘍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折瘍

折瘍是一種古代外科疾病,古代稱之為折傷,指的是因跌打損傷而引起的局部組織損傷。折瘍常伴有疼痛、腫脹、瘀血等症狀。其病因主要包括外力撞擊、跌倒、扭傷等。當外力作用於局部組織時,血管破裂,血液滲出形成血腫,血腫內的血液逐漸凝固形成血塊,周圍組織因缺血壞死形成潰瘍。

折瘍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局部疼痛、腫脹、瘀血,局部皮膚發紅、發熱,有觸痛,可見血腫,嚴重者可出現潰瘍。對於折瘍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:

  • 局部治療:可以使用冷敷、熱敷、理療等方法緩解疼痛、腫脹和瘀血。
  • 內服藥物:可以使用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中藥,如三七粉、丹參、赤芍等。
  • 外用藥物:可以使用中藥外敷,如雲南白藥、七釐散等。
  • 手術治療:對於嚴重的折瘍,可以進行手術治療,清除血腫、壞死組織,並縫合傷口。

折瘍的預後一般良好,但如果治療不當,可能會引起感染、壞死、功能障礙等併發症。因此,一旦出現折瘍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
除了治療外,預防折瘍也是非常重要的。以下是一些預防折瘍的方法:

  • 避免外力撞擊、跌倒、扭傷等。
  •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疲勞。
  •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• 注意飲食營養,避免偏食。
  •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避免感染。

折瘍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,發病率較高。但只要治療及時,預後一般良好。因此,一旦出現折瘍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