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針感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針感
針感,全稱為「針刺感應」,乃中醫針灸治療過程中之重要現象,意指針刺入人體特定穴位後,醫者與患者所共同感知之特殊反應。此現象為判斷針灸療效之關鍵指標,亦為經絡氣血運行之外在表現。
內涵與表現
針感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:
- 患者感受:針刺後產生的酸、麻、脹、重等感覺,古人稱之為「得氣」。
- 醫者體會:施針者手下感覺到的沉緊、澀滯等針下反應,稱為「手感」。
中醫理論基礎
從中醫理論觀之,針感之產生與經絡氣血密切相關:
- 經絡傳導:針感常沿經絡走向傳導,驗證「經氣」之存在
- 氣血調動:針感反映氣血之聚集與調動情況
- 臟腑反應:不同經穴之針感可反映相應臟腑功能狀態
分型與特點
臨床常見針感可分為:
- 常規針感:局部酸、麻、脹、重感
- 循經感傳:針感沿經脈走向擴散
- 特殊針感:如觸電樣、溫熱、清涼等異常感覺
與療效關係
中醫典籍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云:「刺之要,氣至而有效。」指出針感與療效之密切關聯:
- 針感明顯者,療效通常較佳
- 針感傳導距離與治療效果呈正相關
- 不同疾病需引導不同性質的針感
影響因素
針感強弱與下列因素相關:
- 取穴準確度
- 針刺手法技巧
- 患者體質狀態
- 經絡敏感程度
中醫針灸臨床特別重視針感之誘發與調控,歷代醫家發展出各種手法以激發和引導針感,如「候氣」、「催氣」、「行氣」等,構成針灸治療之核心技術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