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針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針工
歷史淵源
針工乃中國古代醫療體系中之特殊職位,首見於《舊唐書·職官志》記載,隸屬於唐太醫署編制。此職位主要協助針博士執行醫療業務,為唐代官方醫療體系中針灸療法之專業技術人員。在隋唐時期,隨著太醫署制度完善,針工與針博士、針師共同構成了針灸科的專業團隊,其地位雖不及針博士,然實操能力要求甚高。
職責範疇
按照唐代官制,針工之具體職責包含以下數端:
- 輔助針博士進行針灸治療,包括準備針具、消毒程序及術後處理
- 負責針灸器械之保養與管理
- 參與太醫署針灸教學之實務演示
- 協助紀錄針灸治療過程與效果
- 掌理針灸房日常事務,維持醫療環境
技術要求
針工雖為輔助職位,然其專業技術要求嚴格,需精通:
- 九針之形制與應用要領(鑱針、圓針、鍉針、鋒針、鈹針、圓利針、毫針、長針、大針)
- 經脈循行與腧穴定位
- 基礎補瀉手法操作
- 艾灸技術與溫針療法
- 簡易病症之辨證施針原則
教育與考核
唐代對針工設有系統性培訓制度:
- 需先通過太醫署基礎醫經考核
- 由針博士親自指導針法實務
- 定期舉行針技比試,優者可晉升針師
- 需熟讀《黃帝內經》針灸篇章
- 掌握《明堂灸經》等當代針灸專著內容
歷史意義
針工職位之設立反映唐代對針灸療法之重視,其特點在於:
- 體現專業分工概念,為後世針灸科發展奠定基礎
- 促使針灸技術標準化,利於傳承與推廣
- 見證古代官方醫療體系對實用技術人才之需求
- 反映針灸在隋唐醫療體系中之重要地位
- 為研究古代醫療職官制度之重要參考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